士大夫在都市(求扩列)

创作内容是历史同人。史册停笔的地方就是想象开始。
我法术之士也(我是法家士大夫),甚好商、韩、管之学(《商君书》、《韩非子》、《管子》均有涉猎)。
港科大水硕在读,工科生文笔有限。欢迎交友。

一间茶馆,几多炎凉? ——(老舍)《茶馆》观后感

    最近看完了《茶馆》,电视剧版和电影版都看了。

    零零散散说点东西吧。

时代
  1.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一间茶馆居然是大清朝末期的时候生意最红火、最有人气,令人唏嘘。

  2. 清政府跑了,八国联军来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所不作,其实仔细想想他们也没有多文明。

  3. 不论是八国联军还是日本人来,先跑路的都是当官(慈禧、民国)的。老百姓?快搁那儿杵着吧!你不跑、你被霍霍,才能给我们这帮        官老爷们逃跑争取时间!

  4. 日本人走了,国民政府回来了。换成自己人了,总更好点吧?不是这么一说。日本人跑了,美国“盟军”来了,“民主自由”来了,开着吉普车把茶馆掌柜的老婆给撞死了。得,还不如日本人在的时候儿呢。国家的拳头不硬,就是这样。
    像日本、韩国,难道他们没有新时代‘慰安妇’?一定有!只不过是叫他们国家那些个虚伪的政客用‘自由民主’的香味儿给盖住咯!

  5.         这改朝换代一茬儿又一茬儿,宋恩子、吴祥子(后来换成他们儿子了)这两位官差倒是混得香。坑蒙拐骗欺软怕硬的本事还传授给了他们的儿子。
    可不管哪朝哪代吧,都是在老百姓身上搜刮钱。“什么戏里头的官差都爱钱不是”?挺不错的台词。

  6. 和小宋恩子、小吴祥子一样,小刘麻子和唐铁嘴也混得风生水起。只能说好人确实屁也不是,吸别人血的该吃香喝辣。
    而且还挺有意思,吸血这玩意还套着娃。别看这些人坑蒙拐骗的,上头且还有人吸着他们的血呢!

  7. 秦二爷办工厂,日本人来了他不得不‘亲善’,民国政府回来了又变成了‘逆产’被霍霍了。
    是资本家么?是的。
    可怜么?到了了什么也没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也挺可怜。

  8. 总结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 老裕泰总挂着那匾“莫谈国事”,甭管什么朝代,都有用!

人物
  1. 秦二爷想要实业救国,却救了他自己。面对国外资本的倾销,他确实很无奈。但他也确实有压迫工人的事实。其实崔先生那句台词挺好:“实业救国?我看只是救他自己!”

  2. 松二爷集中反映了满洲八旗子弟的无能。其实当年八旗跟着努尔哈赤的时候还确实挺猛的,但是到雍正乾隆那会儿就开始已经被嫌弃了。但是这帮国家的蠹虫还一直躺在他们十八辈儿祖宗的功劳簿上吸着别人的血。挺讽刺的。其实现在有没有么,我不好说。细品一句话:“没有背景在体制内难高升”。

  3. 松二爷说:“我饿死也不能叫小鸟儿饿死”!弹幕里有说“我饿着但是纸片人老婆不能饿着,得氪金!”
    我笑了。什么早期二次元?
    但仔细一琢磨松二爷还有一句话:“这小鸟儿叫得好听还不害人!”我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是啊……喜欢纸片人老婆的人,你说他真的不想婚恋吗?他巴不得有多指望爱情了!但或许也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或许也是因为看到了婚恋市场中互相剥削(PUA)的黑暗现实,觉得勾心斗角实在太累?他们选择了扎进二次元去满足自己的爱欲。
    总之,纸片人、二次元确实是逃避没错。
    逃避可耻!但有用!我怕不逃避会被别人害咯!
    其实不只是婚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工作上躺平(尤其是日本),其实我想也是有相似的心理的。
    但工作确实另一码说。总归还是有个自个儿养活自个儿的手段好。这靠爹妈养活实在太不体面,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寄人篱下了。

  4. 秦二爷的儿子秦利民体谅工人,并且纠集工人和秦二爷斗。
    挺无语。我看着这里血压挺高的。
    虽然那是资本家不假,但那是你爹啊!说句不好听的,你爹哪天没了这钱和产业归谁呢?这不作践吗!

  5. 茶馆王掌柜和内掌柜魏淑芬的婚姻,属于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包办婚姻。王掌柜虽被大姨妈强迫催婚,却总心心念念他心中的白莲花张秀英,老忘不了她。所以王利发魏淑芬这两口就过得很别扭。换我,我也别扭。
    站在王掌柜的角度思考吧,被家里人裹挟着、闹着,受不了、凑合结婚了,心里总想着那个她,忘不了!站在魏淑芬的角度思考吧,我给你家干家务忙活儿、和你同床,你却和我玩儿异梦,几个意思?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我说这两人婚姻的悲剧其实算是中国旧婚姻众多悲剧的一个缩影和集中体现:以解决生理需求、生殖(“传宗接代”)、搭伙儿过日子互相有个照应为目的结婚。但是有没有爱?悬。
    人类折腾进化改良这么多年,在配偶这一区块却又回到了动物的老路子上。讽刺。

  6. 庞太监一失势就遭各种坑蒙拐骗和欺负。钱和势不匹配,再有钱也没用。有势,还愁钱不来么?

  7. 王掌柜花了一千块现大洋救了被抓的儿子王二栓出狱,结果他出来之后虽然痛彻心扉地给他爹跪下、跟他爹说‘爹您打我吧’,却在不久之后又和革命党学生混在一起。
    挺为王掌柜无奈。
    看到结局发现,这一千块钱也没买来儿子的一个教训。真的可惜。代入王掌柜的视角,血压真的高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啊。

第三幕的结局

        来看看三位主要人物的结局吧:

        男一号王掌柜:“我改了一辈子良、做了一辈子顺民,老裕泰却在我这关了张”

        王掌柜为了茶馆好看似“无所不用其极”,但实际上他的所有改良都并非革命,只是一厢情愿的小修小补:学其士利(一家洋茶馆),学得四不像;想吸引点新派,却又怕得罪了旧派;想用留声机上座儿,却也舍不得买唱片。

        但其实王掌柜也有太多的无奈和不得不。他没钱,没有试错成本。所以每次的改良只能是见‘坏’就收。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还有官差索贿对他的各种剥削。更可气的是,王利发还拿这些官差索贿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他没有权势。他只能低眉顺眼地受着,“见谁都说拜年的话”,卑微极了。

        弱者啊,这便是你的悲剧吧。缺乏试错成本,最后什么也没敢坚持下来,落得一个“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试错试错,越试越错”。

        最后,老裕泰和王掌柜在这样无法挣脱的恶性循环中,在那一把大火里走向了毁灭。倒不是王掌柜多么无能,实在是世态炎凉。

        男二号秦二爷:“有钱就该吃喝玩乐、胡作非为!就是别办好事!”

        他也曾是个想挽救大清、利国利民的热血青年。到头来,为了保住自己的事业、为了让自己能活下去,他也向洋人低过头、也压榨过工人。就算是这样向现实妥协,他还是没能避免工厂变为逆产、被推平了建美国兵营的命运。

        穷极一生,他没有为他利国利民的理想自豪,而是在经过那么多世态炎凉之后把自己当个笑话,总结出一句“有钱就该吃喝玩乐、胡作非为!”

        可悲可叹!

        男三号常四爷:“我爱我们的国,可谁爱我?”

        常四爷真是八旗最后的爷们儿。

        他凭借一身武艺本事,也是想救国的。早年参加过义和团,但是没想到国没救成,倒被要救的国倒打一耙成了要逮捕的革命党、碍国者。

        后来他老了,但好歹常喜贵继承了他的那股丈夫气儿,参加了革命,是好样儿的。但是他的身边也没有人照顾了,随着年龄增大,他愈发地力不从心。他也渐渐地失去了希望,不觉得“谁都讲道理、谁也别欺负谁”的世道能到来了。

        实际上,只要人性中的恶还在,这样的世道是永远都不会到来的。

        最终,力不从心、无人送终的常四爷无力地说出了:“我爱我们的国,可谁爱我?”这样刻骨铭心的感悟。

结局,但意犹未尽

        王二栓、常喜贵、秦利民参加无产革命没回来。这个结局差强人意。秦利民的父亲秦二爷好歹没落了个死,但他帮着工人斗他爹已经够逆天了。但王二栓更是重量级:他成什么了?娘没了回来哭一会儿完事儿了;那个为他花了一千大洋的爹没了他自己可能甚至都不知道……整半天参加革命自己变成不肖子孙了。

        结局为什么没有光伟正?

        明明还差几年就解放了,为什么不再写几年呢?

        刚解放那一段儿确实好,但敢把这茶馆的故事写到大越晋以及以后么?闻阁以及以后的事儿能放到台面儿上去说么?

        老舍先生是聪明的,他又想揭露之前的黑暗现实,又知道新来的人不太敢得罪,又实在有点昧不下良心去编瞎话儿,于是也便没有往下说了。随着老裕泰的一片火光,‘街道上亮堂堂’,也就草草结束了。

        但聪明人不只是老舍一个。看到三位主角的二代们这条暗线,更聪明的人会琢磨:老舍先生他是忠诚不绝对,还是绝对不忠诚?

        仔细一想,《茶馆》还有许多没有交代明白的地方!

        于是,我帮《茶馆》续写了两个结局。

《茶馆》的正确结局(Happy Ending):第四幕

        王掌柜在最终决定烧茶馆的前一夜,北平解放。王二栓、常喜贵、秦利民终于回到了北平城,为自己的父亲做主。

        王利发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必要烧茶馆了,也遣散了女招待小丁宝,正经地做起了生意。生意越来越红火,老裕泰还在城的另一头开了分号。

        小丁宝参加了妇女自救,在纺织厂做起了工人,她再也不用鄙视自己的职业了。

        最终王利发寿终正寝,临了将茶馆的本部和分号交给了大栓、二栓,并且依依不舍地嘱托他们:“好好干茶馆儿,日子会越来越好!”

        秦二爷用自己的最后一点钱办了实业,公私合营。秦利民回到家中帮父亲管理工厂,还光荣地参与了‘三大改造’。

        秦二爷最终实现了自己利国利民的理想,并且在临终依依不舍地把工厂交到了秦利民的手里,并且嘱咐:“我真想再干几年……你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利国、利民!”

        常四爷发现自己死灰也能复燃,毅然决然参加民夫队,推起了淮海运输线上众多小推车的一辆。常喜贵全程参与解放战争,成为战斗英雄。

        战后,常喜贵回到了京剧班接着唱戏。年份太平了,听戏的人也越来越多。他渐渐地又成为了北京城所有老百姓中的一份子。

        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小唐铁嘴、小刘麻子成了重点打击的黑五类,皆处死。

        当然,还有真正主角裕泰茶馆的结局。解放后,两代人聚在一起,大家畅谈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王二栓说着笑着将“莫谈国事”的匾砸成了两段儿,丢在了茶馆不起眼的地方。柱子上挂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一张合照,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美好。

《茶馆》的真实结局(True Ending):第五幕

        大越晋之后,北京城的消费能力普遍下降,两家茶馆都开始萧条。王二栓关了裕泰分号、凭借自己的履历进了体制;王大栓则让自己的孩子去卖大碗茶、艰难维持着老裕泰。抱怨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人变着法儿地镇压,于是王大栓找到了那一匾被砸烂的“莫谈国事”,拼起来又挂了回去,替回了那张合照。

        闻阁开始了,各处风声鹤唳。老裕泰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雪上加霜的是,不知道哪儿冒出个叫吴恩子和宋祥子的官差,开始变着法儿地以选择执法为名勒索。唐麻子和刘铁嘴带着一帮洪魏冰,仗势欺人,谁不交钱打砸抢谁。王大栓百般无奈,虽然说尽好话、卑躬屈膝,却还是无法逆转茶馆的颓势。

        秦二爷的工厂即使没有被民国政府当“逆产”没收,也会在解放那阵儿被打成资本家没收。秦利民即使真能继承父亲的工厂,也会被自己的儿子检举为资本家,天天上街批斗。

        常喜贵的戏班不知怎么成了四旧和孔家店的一部分,戏班所有成员上街批斗。

        王二栓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最终在举报检举的热潮下举报了自己的哥哥。原因是自己的父亲曾经压榨过老伙计李三爷,自己早已和父亲‘划清界限’;而哥哥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属于‘封建的孝子贤孙’。

        王大栓、常喜贵、秦利民觉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决定跳什刹海。三人正巧遇到也要跳下去的老舍先生,也算是黄泉路上做了个伴儿。

        “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多年后,当那个一拍脑袋做出错误决定的人两腿儿一蹬,可算是消停了。

        可惜没人会掏钱给那位一拍脑袋做出错误决定的人买单,毕竟买单要掏钱,他的继承者所能做的无非是给几句好话当说法,糊弄过去。

老舍先生被平反,但逝去的依然是无法挽回了。

        可王大栓、常喜贵、秦利民却迟迟没有等来平反。他们捏起来也不过是三粒尘埃而已,早已被遗忘了。老裕泰也在王大栓的一把火下早烧了个干干净净。所剩下的,依然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评论

热度(13)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